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建设成效

果树研究所兴城北方落叶果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4-07-11 | 【 字体:    
    【建设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投资规模】510万元
    【验收时间】2011年6月
    【建设内容】 新建工作用房760平方米,改造锅炉及洗澡房165平方米,场区混凝土道路1125平方米,田间混凝土道路4596平方米,砂石道路7480平方米,围墙238延长米,绿化1344平方米,浸塑围栏210延长米,刺线围网900延长米,改造蓄水池200立方米,二级提水管线300延长米,灌溉管线1200延长米,平整土地5000平方米,安装200kVA变压器1台、更换高压线路400米、铺设高压电缆450米、低压电缆324米等场区配电系统工程;购置仪器设备及农机具26台(套)。购置实验台170延长米及相关附属配件。
    【建设成效】该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建设单位果树研究所以我国北方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为工作重心,以果树种质资源野外观测和长期定位观测为工作目标, 积累北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生长、生理及生态等数据,建立果树资源基础数据库,野外台站现已成为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长期监测、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的重要支撑平台。
    一是北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以野外台站为研究平台,自2010年以来,野外台站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21项,总经费约56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农业部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2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项,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1项,主持制订农业部行业标准2项。出版著作1部,在《Genet Resour Crop Evol》、《园艺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中国果树》等期刊发表论文26篇。参加完成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于201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第七完成单位。参加完成的“经济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与标准研究及应用”于2010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第五完成单位。参加完成的“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标准化整理、共享与利用”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第二完成单位。
    二是科研团队建设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野外台站观测工作,组建了一支专职野外台站研究团队,其中1人晋升研究员,1人晋升副研究员,新引进科技人才3名。台站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的结构。实行台站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了台站资源管理、野外资源考察、果树资源定位观测、学术交流的台站运行体系,充分发挥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如通过四川、甘肃、贵州等地区野外考察,收集和保存了苹果、梨种质资源300余份,目前台站保存苹果资源样本1132份,梨资源样本1006份。根据中长期监测计划,对站内苹果、梨等生物资源进行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特性等进行观测,如对200余份梨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动态观测,采集数据近2万多条,并对花、枝条、叶片及果实拍摄了高清图片。调查苹果资源物候期700份;对173份野生苹果资源进行了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调查;调查和统计了106份苹果资源的花性状数据。
    三是果树种质资源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依托台站,积极开展了国际上的学术交流、资源交换等工作,如成功立项了农业部“948”国外果树种质资源引种课题,到保加利亚农业研究所、捷克孟德尔大学园艺学院等进行学术交流,同时考察了当地的果树资源与生产情况,并就苹果、梨、李、杏等落叶果树资源进行了交换和收集,收集苹果、梨等果树种质资源120余份,目前这些资源长势良好。近几年,野外台站接待了捷克、保加利亚、意大利、美国等专家学者20余人,同时就果树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并答成了资源交换的意向。接待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大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30余家学术及科研单位,来访的果树种质资源专家学者百余人,在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评价研究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