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建设成效

特产研究所综合实验室一、二期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4-07-10 | 【 字体:    
    【建设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投资规模】一期2895万元,二期2900万元
    【验收时间】2014年1月
    【建设内容】一期:新建综合实验室9900.53平方米,8层框架结构,地上7层,地下1层,建设配套室外工程,购置配套实验台。二期:新建综合实验室二期11750.40平方米,5层框架结构,地上5层,建设配套室外工程,购置配套实验台。
    【建设成效】通过综合实验室一、二期建设项目的实施,特产研究所迁入省会中心城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彻底解决,科研总体水平得到提升,科研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使特产研究所在基础研究领域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院创新工程第二批试点遴选中,研究所有9个创新团队进入试点,其中5个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为全院最高。进入科技创新工程第二批试点是对我所科研能力的充分肯定,是步入国家队的重要标志。
    1、学科建设情况
    2009年以来,特产所建设了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产品加工分中心(参茸加工分中心)、野生经济动物生物安全II级实验室,基础研究平台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五年来,特产所先后购置仪器设备177台(件),经费共计4115万元,目前所内科研用仪器设备已具规模, 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增加了146台(件),在硬件方面取得的成效,为特产所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特产所按照“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带动弱势学科、培植前瞻学科”的建设思路,培育和形成9大学科领域,其中5个优势学科,3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新兴学科,形成了相对科学合理的“产前、产中、产后”研究链。明确了研究任务与方向,以达到通过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的目的。
    2、人才培养情况
    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特产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显著改善。目前特产所已不再接收硕士毕业生,引进人才全部博士以上学历。通过引育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研究所已经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人才队伍,其中中青年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的不断增加为我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制度建设情况
    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特产所管理得到加强。制度建设是现代科研院所建设中重要的关键环节,是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立、改、废”的原则,研究所起草与修订综合性规章制度92个,现相继推行了《行政工作制度》、《合同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应急预案》、《职工考勤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提前聘任相当专业技术职务暂行规定》等新制度18个。健全了内部制度管理,明确了职代会、所务会等组织结构职责及议事程序,推进了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研究所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4、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
    “十一五”以来,邀请相关研究领域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60余人次,派出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30人次,选派年轻骨干攻读博士学位5人次。分别与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茵沃梅农业研究中心、韩国农村振兴厅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签订合作研究项目7项,特别是由特产所牵头启动的中国梅花鹿基因组计划,将加速我国梅花鹿的育种过程,为我国梅花鹿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分子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了特产所在特种经济动植物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5、承担项目及经费情况
    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在科研立项、成果产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已获得资助300项,获得经费资助17716.2万元,年均到位科研三项经费为3947万元。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的获得,标志着特产所科研整体水平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6、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共取得成果57项,其中获奖成果39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三完成单位)、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中华神农科技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院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吉林市科技进步奖5项。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38篇,其中SCI论文34篇;撰写著作47部,牵头编写了《特种畜禽遗传资源志》;获得授权专利22项、新兽药证书3个;审定品种7个。
    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利推进我所在特产业中影响力,有助于研发功能成分密集化、内涵技术集成化、市场消费国际化、有鲜明中国生态地域特色的特产名品,以此孵化出一批整体水平处于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集团。建立一批优质原料生产示范基地,与加工企业有机链接轨,创建我国野生经济动植物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支持一批专业示范区,使示范区的科技进步率达到75%,带动当地特种经济动植物产业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拉动特种经济动植物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保护野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极大提升我国特种经济动植物深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国特种经济动植物产品加工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打破欧美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