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中提出改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未来 10 年,我国将建立人工草地 30 000 万亩,改良草地 45000万亩,治理“三化”草地 49500 万亩,每年将需要牧草种子 20万吨左右,目前的种子年产量只有 10 万吨,种子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优质牧草品种和种子比较紧缺,多数依靠进口。因此,建立优质牧草育种创新基地,培育优良牧草品种, 提高牧草种子产量和质量,是我国牧草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开展牧草种质资源评价鉴定、新品种选育、品种繁育等研究工作,已成功培育出中苜 1 号等“中苜系列”苜蓿新品种 8 个,“中苜系列”苜蓿品种是国内育成苜蓿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系列品种。2004 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建成苜蓿新品种繁育基地(图 1),拥有种子加工车间、库房、农机库(图 2)、温室、检验室(图 3)、晒场、晒棚(图 4)等 4033m2,苜蓿新品种原种繁育田 1060 亩。繁育基地经过多年运行,已不能满足科研试验和品种繁育生产需求,面临检验室、农机库等设施老化,田间机械设备陈旧,晒场面积不足等情况。为了满足现阶段苜蓿新品种繁育的科研需求, 改善科研条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在 2016 年1 月申请了国家牧草科研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2016 年 5 月和12 月农业部分别批复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计发〔2016〕74 号)和初步设计概算(农办计〔2016〕127 号)。该项目 2017年开工建设,2018 年 11 月 1 日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竣工验收。完成改建检验室、机井房 296 m2,农机库 304 m2,库房151.2 m2,晒棚 960m2,晒场 2241m2,新建围栏 3 662 延米,滴灌系统 260 亩。经四方验收,质量合格,已投入使用;购置仪器设备和农机具 25 台(套)(图 5 至图 12),2018 年 7 月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共完成投资 494 万元。
图 1 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大门
图 2 农 机 库
图 3 检 验 室
图 4 晒 棚
图 5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系统
图 6 近红外品质分析仪
图 7 物联网系统—中控室显示屏
图 8 荧光显微镜
图 9 954 拖拉机与打捆机
图 10 物联网系统—田间球形摄像机
图 11 小区牧草收获机
图 12 自走式种子收获机
该项目建设提高了苜蓿育种材料的田间测产、营养物质快速分析效率,提升了种子田生产能力,为紫花苜蓿新品种审定登记与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建成后,有效提升了牧草遗传育种、新品种繁育及其推广利用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促进解决牧草种质资源评价、遗传育种与种子繁育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国家牧草科研育种创新基地硬件水平,为解决草牧业发展中优质品种和种子不足问题,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有效科技保障(图 13)。
图 13 中苜 7 号紫花苜蓿
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建设地点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
项目编号 |
2016-B1100-150624-A0902-001 |
||
项目法人 |
秦玉昌 |
项目负责人 |
杨青川 |
批复投资 |
494 万元 |
完成投资 |
494 万元 |
项目类型 |
国家科研育种创新(科研 基地 |
投资方向 |
种植业—育种创新基地项 目 |
验收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验收时间 |
2018 年 11 月 1 日 |
项目实施概况 |
2016 年 5 月 31 日,农业部以“农计发〔2016〕74 号”文件批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 年 12 月 19 日,农业部办公厅以“农办计〔2016〕127 号”文件批复该项目初步设计概算。 2017 年 6 月 16 日开工建设,2017 年 9 月 27 日竣工,改造检验室、机井房 296m2,农机库304m2,库房151.2m2, 晒棚960m2,晒场2241m2,新建围栏3662 延米,滴灌系统 260 亩。经四方验收质量合格,已投入使用;购置仪器设备和农机具 25 台(套)。2018年7 月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2018年11月1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项目竣工验收。 |
||
支撑的学科方向 |
草业学科的牧草资源评价鉴定、牧草遗传育种、苜蓿新品种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